Monday, August 24, 2015

這個叫馬克白的Macbeth

‪#‎Shakespeare‬ ‪#‎macbeth‬ ‪#‎馬克白‬ ‪#‎鄧樹榮戲劇工作室‬ ‪#‎tangshuwingtheatrestudio‬ ‪#‎hongkongartsfestival‬ ‪#‎香港藝術節‬ ‪#‎londontheatre‬ ‪#‎倫敦‬ ‪#‎倫敦劇場‬ ‪#‎莎士比亞‬

(一) 好了,這次終於到外藉人士聽不懂莎士比亞,因為這是廣東話版的Macbeth。雖然現場的英文字幕只是每場的劇情簡介,但觀眾中大概有三分一是聽不到廣東話。平日我要打醒二十分精神去看莎士比亞,這回可輕鬆了。多得鄧樹榮大膽嘗試,在倫敦用形體劇場考驗非廣東話系的觀眾。
如何讓廣東話的莎士比亞變得合情合理,就是把故事背景變成中國,Macbeth說的是謀朝奪位,權力鬥爭,那怕是蘇格蘭還是中國,鄧樹榮的改編先設定一對現代夫婦在夢中回到中國古代,兩人變成Macbeth 與Lady Macbeth。不過語言可能不是最重要,鄧樹榮繼續以形體劇場出發,演員以他們的身體說故事,看到京劇的功架,日本的忍者,鼓聲敲擊聲,以亞洲的,東方的形體去演繹這個源於西方卻可翻譯成最東方的劇場作品。最後夫婦夢醒回到現實,拿著黑色雨傘,Lady Macbeth唱起一首歌,讓我想起今年藝術節的華語歌劇《大同》,最後一幕是身穿校服的少女現身,鄧樹榮總喜歡叫大家回到現實,遠古的,經典的,歷史的,怎樣也好,最終還看當下。
(二) 劇場可以是發夢的地方,在封閉的空間和停頓的時空與世隔絕幾小時,但在倫敦莎士比亞環球劇場卻是另一回事。這個用木搭建的半露天圓形劇院,仿照昔日莎士比亞劇場而建,感覺有點像我們的戲棚。星期日中午,開場前已下著微微細雨,劇院中心是露天位置,觀眾都是站著看,差不多整個上半場都是下著大雨,他們依然穿著雨衣站在台前;下半場雨停下,微風吹送,陽光也走進來,不就是最典型的英國天氣,間或有白鴿飛過,live performance就是這回事,每次也會有不同的體驗,不預期才是預期。
(三) 對於《Macbeth》我是很有感情的,大學一年級英文必修《Macbeth》,我已完全忘記上課時的情境,那時第一次接觸莎士比亞,不只讀不明英文,莎劇的意義也完全不明白,只記得那個凶狠的Lady Macbeth,但書本卻一直留下來!這麼多年來看過很多次的莎士比亞,大概近年才漸漸明白。兩年前在Savolinna Opera Festival看歌劇版的《Macbeth》,把精粹都用音樂用歌聲表達,加上華麗的舞台,是很entertaining的一次演繹。這次看的廣東話以最簡約的形式出發,東方的,現代的。我終於明白為甚麼還要演莎士比亞了。
《馬克白》是明年香港藝術節節目之一,在香港大會堂上演,換了場景,相信會有另一種效果。
hamlet-cumber-mania:

寫下寫下,不得不承認我已變成粉絲,看了兩場都是preview,察覺當中已有些少改動。Hamlet真的不是個容易演的角色,在整理中文字幕時讀到他的對白,喪父的悲,復仇的恨,假裝的瘋。這個版本的Hamlet,開場是他一人在狹小的房間中緬懷父親,隨後巨幕打開,大吊燈長長的餐桌,是叔叔與母親的婚禮,從狹小到廣闊,Hamlet迫於面對現實,在這個華麗的場面中更見孤獨。看到他慢慢進入角色, 一層一層的......下星期二才是offical opening,期待看真正的劇評。噢,還有Ophelia,特別喜歡她變瘋,然後慢慢走向死亡的幾場戲。
仍然要一提,昨晚身痕到門口等星,發覺Benedict已習慣了每晚完場後跟粉絲簽名,他一出門便自動波埋位一直簽,沒說甚麼,等待的人也很斯文,只是簽名,間或有人影合照,他也滿足大家的需要,由右至左慢慢走,我拍了照看了幾眼便離開,其實用30分鐘等一個superstar也很扺吧!
回到酒店,電梯裡有洋人問我今晚過得好嗎,我說很好,差點想說:I met Benedict Cumberbatch! he's so charming!




"當福爾摩斯變成哈姆雷特" -
明報 (2015-08-23)P11 | 風花雪月 | By 林喜兒

To buy or not to buy? 很明顯這不是問題。因為這一次有票你一定要!八月份倫敦劇場最熱門的話題肯定是看Benedict Cumberbatch 念"to be or not to be"。Hamlet 是莎士比亞作品中最常被搬演和改編的劇作,這次由灸手可熱的Benedict Cumberbatch 扮演主角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引得全球粉絲爭相撲飛,自然也成為劇場話題。八月五日在Barbican Centre 正式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演出。開演以來,每天限量發售的十鎊門票引起熱潮,觀眾在演出時不停拍照和錄影的麻煩事、還有媒體的偷步評論惹來的誹議……Benedict,十萬雙眼睛都在看着你。多得幸運之神,一個月前在網上訂了一千零一張,第四行台側,95 英鎊的門票,金精火眼地看了接近三小時王子的演出。
Barbican Centre 的職員說: 「抱歉,晚上的門票已售罄,但下午的場次還有兩張62 鎊的門票……」我看那個像是來自西班牙的遊客有點猶豫,心想,到這個時候還需要考慮,to buy or not to buy 不是晨早跑來排隊的你要想的問題。不是說所有門票一早已售罄? 是的, 門票在一年前已開始預售,不消幾分鐘全部售出,成為倫敦劇場門票最快售罄的演出,這也是預料中事。不過大家還是有希望,主辦單位Barbican Centre 預留了每場30 張十鎊的門票於當日早上十時半發售,每人限買兩張。另外也可以嘗試碰運氣,即場等退票或訂了沒取的票。於是自開演以來,每晚凌晨時份也有人到Barbican Centre門外排隊,星期六那天朋友打算碰碰運氣,十時左右到達,前面大概已有五十多人,不消數分鐘,職員便說所有十鎊門票已售罄,不過會有少許日場和夜場的門票,只要大家耐心等候。排在朋友後面的便是那位猶豫不決的西班牙遊客。
劇院外等即場票
遇着這些頂級熱門節目,早已有排隊黨或黃牛飛出現,為了杜絕這些情況,主辦單位亦實施了實名訂票,買票和取票時也需要出示身分證明核實,甚至入場時職員也可要求出示身分證明作檢查,規矩多多。為了應付來自四方八面的熱情粉絲,Barbican Centre 更向所有訂票者發出電郵,表明劇院職員不會代收任何給Benedict 的禮物,而Benedict 亦不會在完場後簽名。不過這位新一代萬人迷我們的男神,上星期卻在完場後跟劇院門外的粉絲簽名,未知是否回報大家的合作, 不再在演出時錄影和拍照。
話說在首演後不斷有觀眾拍照和錄影,於是主辦單位希望Benedict 親自現身跟粉絲說個明白。他當然也樂意現身感謝各位的支持,懇求大家收起手上的相機和智能電話,因為那些紅色的閃燈非常影響他的現場演出,更呼籲大家好好利用社交媒體,將他的說話傳開去。我看的那場大家也很守規矩,乖乖聽話,用心用腦而不是用電話相機去看。
當福爾摩斯變成哈姆雷特,註定是話題多多,熱情的粉絲以外還有虎視眈眈的傳媒。先說說外國劇場的文化, 通常有preview 和official opening 之分, 所謂的preview 其實是讓製作人在這段演出時期可作出修改,直至official opening,而只有到正式開幕才會讓評論人觀看演出然後撰寫評論。Preview 的門票也會公開發售,有時票價更會便宜一點。不過由於Benedict 的Hamlet 實在是太惹火,有人打破江湖規矩,在第一晚preview 後已出現了很多評論,包括Times 和DailyMail,刊登在The Times 的評論是: "Hamlet for kids raised on Moulin Rouge",Daily Mail 的記者雖給了五星評價,不過卻刊登了自己在劇場拍的照片。這些評論引來不少迴響,不少劇評人大肆批評這些作者和媒體的行為,刊登在Guardian 的一篇名為"Don't judge a play until press night" 的文章正好指出preview 與press night 的意義,作者指出三星期的preview 其實也不算太長,當然Times 的所謂負評其實對演出影響不大,只是再一次證實Benedict 有幾火紅。
Times 負評無損演出
8 月25 日才正式開幕,且看劇評人有何反應,又會牽起什麼話題。誠然Benedict Cumberbatch 的演技自然成為焦點,而在今天再次搬演這齣歷久常新的莎士比亞名著也令人關注。導演Lyndsey Turner 是英國著名劇場導演,作品曾在West End、百老匯、Royal National Theatre、The Royal ShakespeareCompany 上演,2014 年奪得英國Olivier award 最佳導演一獎。這次首次執導莎士比亞作品,由最炙手可熱的男明星演最熱門的莎劇男主角。Hamlet 是莎士比亞最長的作品,長達四小時,而落在不同導演自然要有不同的取捨,那些場景那些對白要棄掉。這次的Hamlet 依然是五幕劇, 開場便是主角哈姆雷特拿着父親,那個剛死去的丹麥國王的衣服在緬懷,響起的是Frank Sinatra 的Nature Boy,雖然這個王子穿上衛衣T 恤與牛仔褲,卻不表示這是個現代版的Hamlet,還是忠於原著的作品。
Hamlet 這個角色為譽為是每個男演員的挑戰,誰要晉級誰便要演Hamlet。Hamlet(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一個復仇的故事,主角Hamlet 經歷孤獨、憤怒、瘋狂,面對愛情、親情、倫理與權力。所以每次有新的Hamlet 上演,一方面要找有份量男演員吸引觀眾,對演員來說也是一次考驗,而找大明星演Hamlet 也不是第一次,演Doctor Who 的David Tennant和Jude Law 近年也在劇場演過Hamlet。莎士比亞作品不是用現代英語撰寫,有點像我們的文言文。所以除非你的母語為英文,或者你是個莎士比亞愛好者或研究者,能夠聽懂一半已屬難得。當然你願意的話,可以先讀一遍原裝、現代英語或中文版劇本了解劇情。以Benedict Cumberbatch 今時今日的號召力,無疑是讓更多人走進劇場,認識莎士比亞。其實今年會莎士比亞逝世400 周年,不少劇團也趁此機會再演莎劇,順帶一提,倫敦莎士比亞環球劇場將於九月初來港,演的亦是《王子復仇記》。
縱使看的只是preview,一切評論都是言之過早,只能說一句Benedict 絕對是交出成績,要知道每晚念着大約1480 句的台詞,看看莎劇其他男主角,像King Lear 是750 句,而Macbeth 是710, 可想而知其難度所在。不過他憑Imitation Game 提名奧斯卡最住男主角,或者是我們認識的新福爾摩斯之前,Benedict 已經參與劇場演出,演過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和《仲夏夜之夢》。2011 年更憑Danny Boyle 執導,在National Theatre 上演的Frankenstein 奪得Olivier Awards 及Evening Standard Theatre Award 的最佳男演員。另外,今年他亦參演了BBC 最新的莎士比亞系列,繹演Richard III 一角。
還有年尾的聖誕特別被《新福爾摩斯》,另外在Hamlet 演出期間,Barbican Centre的影院亦會特別放映Benedict 的電影。至於劇場的Hamlet, 除了到倫敦碰運氣外,National Theatre Live 將會在10 月15 日,在英國戲院直播這齣劇場作品,相信在不久將來香港也有機會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