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3, 2015

美麗背後- 台南的8又二分之一

嫁到台南的朋友問為何揀這家旅店家,「因為靚!」
白色的房子配紅色的大門,搶眼非常,然後看到不同主題的客房設計,簡潔明亮舒適,就決定訂這裡!而我(們)是完全沒有看地點或其他甚麼設施,朋友於是叫我們做「外表協會」,因為「靚」,竟然住到那麼遠的地方。

8又二分之一在大同路上,屬於東區,而台南的歷史痕跡吃喝玩樂食買玩都在中西區。那麼東區其實又有幾遠呢?坐的士約10至15分鐘,很方便。其實這邊是新區,走十多分鐘便到台南文化中心,而到奇美博物館亦是20分鐘左右。總之不是甚麼偏遠地方,只是我們習慣事事方便,去旅行是為了方便嗎?

很多時候相片會欺騙觀眾,8又二分之一卻是百份百的真材實料,唸藝術的Lucy找來四方八面的朋友共同策劃了這家集餐廳藝廊的旅店,大抵很多雜誌已說過負責人Lucy的故事,也談過8又二分之一的概念,舊房子改建,藝術平台,藝術旅店,很有型吧!而且能夠擁有自己一手一腳策劃的作品,相信是不少設計師和藝術家的夢想。實現夢想這回事從來都是美好的,不過所謂表面風光,Lucy是名符其實的負責人,每天坐鎮旅店,既是餐廳的廚師,又是旅店的經營者。每次出出入入也會跟客人打招呼寒暄一番,這些工作,不是空有才華有概念便做得到,必須是由衷地喜愛自己的工作,你叫我天天坐在那裡跟人打招呼肯定受不了,還有更多的是背後不為人知的事情……那天晚上,我不小心把房間的馬桶弄塞了,有點慌張,立即打電話給Lucy,大概是七時左右,我告訴她還要出外,她二話不說,說好三十分鐘內回來處理。然後不到半小時,她跟姨姨拿著工具來按門鈴,兩人十分鐘內合力便把馬桶回復原狀,洗手間簡簡淨淨!

大概這只是冰山一角,相信還有更多瑣碎乏味的dirty works要處理,Lucy也說基本上是24小時工作,剛在facebook看到全新面貌的庭院,非常有型的黑白look,能夠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實踐理念是值得羨慕,不過我們總忘了背後大大小小與藝術設計夢想理想無關的事情,所以「靚」其實不是天生的,也需要不斷的經營, 「外表協會」由衷地欣賞美麗的事情。




Saturday, November 21, 2015

《山河故人》讓我們吃著餃子繼續起舞

上星期看罷《山河故人》久久不能平復,不停loop著《Go West》,也找回《珍重》來聽,電影裡三度出現《珍重》, 都只是短短幾句, 這首歌印像不深, 莎莉從不是我杯茶。《珍重》縱是老老土土的離別之歌, 正如電影一樣,關於人生不同階段, 老掉大牙的道理,可是情感既是淡淡的,也是濃烈的。電影並不完美,卻能提供多層閱讀,賈樟柯的符號,現實與超現實的拍攝手法,還有時代背景的討論等等。最能牽動情緒的,還是情感。 所以為何濤選張不選梁,為何濤跟張離婚,為何到樂退學喜歡上中文老師,全部也不重要。讓人動容的是他們在人生路上的細碎片段,不同階段面對的喜怒哀樂,平靜美麗, 真實可貴。

(一)

過去總是美好,現在一定是苦澀,很多描寫時代,關於成長生活經歷的電影都是這種論調。《山河故人》 跨越三個時代,不只有過去與現在,更有將來。然而過去與現在不是甜也不是苦,都是很實在的情感與經歷。未知的將來也不是天馬行空,而是過去加今天的一個未完的結局。2025年張晉生與兒子Dollar,要依賴Google Translate溝通不是奇事,Dollar 成為迷茫青年也不難理解。回帶到1999,濤兒選了張晉生,2014年七歲唸國際學校的Dollar 拿著iPad,說著英語,跟著爸爸到澳洲,濤兒相信兒子跟著爸爸是最好的選擇。 一切都是有跡可尋,其實是因果關係。如果有人看了不明白或很不爽,大概是不敢面對現實吧。

(二)

1999年隨著《Go West》起舞,坐著紅色汽車的三人行,在影音店裡響起:「突然地沉默了的空氣…」,濤與梁子在吃餃子。2014年,濤的爸爸在火車站靜靜地離開了,哭崩了的濤,與那個叫她「媽咪」的兒子到樂相處了一小段日子,她包餃子,坐火車送他回上海,讓她聽《珍重》,把家的鎖匙交給他。2025年,作樂聽到黑膠唱片播著經典廣東歌,響起了《珍重》,最後濤在家包餃子,好像聽到了在遙遠一方的兒子在叫他,然後她拖著狗走到戶外散步,解開了狗帶,《Go West》響起了,她在漫天風雪下起舞。

記得這些畫面,都是很平凡普通的生活,這三個人的故事,不離成長告別,生老病死,一個旅程接一個旅程,當中有很多的呼應,盡見細膩的情感,正如戲中張艾嘉說「life is repeating」。很多人也會被當中某些場景打動,或鼻子一酸,或暗暗流淚。 父親在火車站安詳地離去,其實是一種福份,只是讓身邊的人接受不來,我也跟著濤哭崩了。 電影把這些說來俗套又老生常談的事,實實在在地刻畫出來,不用驚天動地曲折離奇的情節,當你明白這是現實,便不會覺得老土。 生命可以無聲無色地離開,2014年的濤已跟張晉生離婚,父親突然離逝,行將與兒子分開,她明白到: 「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要分開。」最後她一個人在白茫茫的寒冬裡起舞,響起屬於她的青春之歌,我沒有感到悲哀,反而是有一點溫暖,她依然住在那個房子,在那裡包餃子。縱使「mountains may depart and the hills be removed」,我們還是要生活。那個遠在澳洲的張晉生,終日拿著一大堆槍,連跟兒子溝通的能力也沒有,那空洞洞的生活才叫人害怕。 在網上讀到賈樟柯就電影的解說,他說最後的一個鏡頭是預計以外,「他認為趙濤這個人物在50多歲時,聽到了一首她青春時候的歌,與青春重逢,而跳舞這個動作,在我的理解中,是為了表達這個女性仍然具有一種生命力,無論她過去經歷了甚麼。」

(三)

電影中兩首重要的歌,90年代的《Go West》與《珍重》,我想,十年廿年後,如果要響起屬於從前的時代曲,即是今天的歌?我不敢想,因為會沒感覺,這樣才讓我感到悲哀,或許我的未來預言是悲哀的。過去不盡是美好,但已足夠讓我找到美好的回憶,生活仍要繼續,很喜歡濤兒包餃子,那怕是甚麼時候,那怕沒有人陪著你,大概這是讓人覺得很實在的生活,

Sunday, November 8, 2015

池上的呼喚

兩年前在池上遇上滂沱大雨,全世界變落湯雞,內內外外全身濕透,難得林懷民老師堅持,總算在這個天然大舞台看了一場雲門精選。今年再次走到池上,完全是因為優人神鼓,雲門的《稻禾》是因池上而生,註定是匹配的,但跟池上成絕配的一定是優人神鼓,他們的創作就是關於山林與土地。今年在《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演出的《時間之外》,幾年前在香港文化中心看過,劇場燈光與聲效跟大自然環境是兩碼子的事。劇場是封閉的空間,容易讓你停留在演出上。這個戶外大舞台雖然是開放的,卻有能力鎖定你的目光,只因優人的鼓聲跟風聲唱和,旋轉的身體與稻浪在微風中擺動,依傍著藍天白雲,金黃翠綠的天然佈景,天衣無縫就是這個意思了。
大概池上還是歡迎我們這班香港人,那天陽光,白雲,微風,細雨雲集,《時間之外》就是讓你忘記時間,聚焦當下,鼓聲一下一下,清風吹來,眼皮頂不住,合上眼睛,我以為自己睡在稻田上,然後鼓聲再一下一下,急速的節奏讓我回過神來,請別誤會演出很沉悶,只是當天六時起床然後七時多開始「雲腳」,走了一個早上,然後在最美好的大自然環抱下,誰不會乖乖地放鬆身體與心靈,所謂感受當下,享受大自然,完全在七十分鐘的表演裡體會到了。

原來是個美麗的誤會,我們以為跟著優人參與「雲腳」,就是慢慢的走,怎知是急步走。「雲腳」是優人神鼓的獨特訓練方式,專心走路,途中不語,眼光應放在土地而不是風景。不語是高難度動作,而且沿途風光明媚,怎捨得不看呢。我們註定不是雲腳的好材料。

飛台灣很容易,往台東卻是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搶過鐵路票,還得坐上三個多小時,可愛又可恨的池上就是有這種魅力,千山萬水長途跋涉也要來看看,是落湯雞還是變燒豬也要看天意,我明白,每一次也是有遺憾。
想不到在優人以外,還有誰的呼喚會讓我們不介意舟車勞動,乖乖順天而行?

謝謝Clara拍的美麗照片!

Photo By: Clara Choi


‪#‎台灣好基金會‬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 ‪#‎池上‬ ‪#‎優人神鼓‬

Monday, August 24, 2015

這個叫馬克白的Macbeth

‪#‎Shakespeare‬ ‪#‎macbeth‬ ‪#‎馬克白‬ ‪#‎鄧樹榮戲劇工作室‬ ‪#‎tangshuwingtheatrestudio‬ ‪#‎hongkongartsfestival‬ ‪#‎香港藝術節‬ ‪#‎londontheatre‬ ‪#‎倫敦‬ ‪#‎倫敦劇場‬ ‪#‎莎士比亞‬

(一) 好了,這次終於到外藉人士聽不懂莎士比亞,因為這是廣東話版的Macbeth。雖然現場的英文字幕只是每場的劇情簡介,但觀眾中大概有三分一是聽不到廣東話。平日我要打醒二十分精神去看莎士比亞,這回可輕鬆了。多得鄧樹榮大膽嘗試,在倫敦用形體劇場考驗非廣東話系的觀眾。
如何讓廣東話的莎士比亞變得合情合理,就是把故事背景變成中國,Macbeth說的是謀朝奪位,權力鬥爭,那怕是蘇格蘭還是中國,鄧樹榮的改編先設定一對現代夫婦在夢中回到中國古代,兩人變成Macbeth 與Lady Macbeth。不過語言可能不是最重要,鄧樹榮繼續以形體劇場出發,演員以他們的身體說故事,看到京劇的功架,日本的忍者,鼓聲敲擊聲,以亞洲的,東方的形體去演繹這個源於西方卻可翻譯成最東方的劇場作品。最後夫婦夢醒回到現實,拿著黑色雨傘,Lady Macbeth唱起一首歌,讓我想起今年藝術節的華語歌劇《大同》,最後一幕是身穿校服的少女現身,鄧樹榮總喜歡叫大家回到現實,遠古的,經典的,歷史的,怎樣也好,最終還看當下。
(二) 劇場可以是發夢的地方,在封閉的空間和停頓的時空與世隔絕幾小時,但在倫敦莎士比亞環球劇場卻是另一回事。這個用木搭建的半露天圓形劇院,仿照昔日莎士比亞劇場而建,感覺有點像我們的戲棚。星期日中午,開場前已下著微微細雨,劇院中心是露天位置,觀眾都是站著看,差不多整個上半場都是下著大雨,他們依然穿著雨衣站在台前;下半場雨停下,微風吹送,陽光也走進來,不就是最典型的英國天氣,間或有白鴿飛過,live performance就是這回事,每次也會有不同的體驗,不預期才是預期。
(三) 對於《Macbeth》我是很有感情的,大學一年級英文必修《Macbeth》,我已完全忘記上課時的情境,那時第一次接觸莎士比亞,不只讀不明英文,莎劇的意義也完全不明白,只記得那個凶狠的Lady Macbeth,但書本卻一直留下來!這麼多年來看過很多次的莎士比亞,大概近年才漸漸明白。兩年前在Savolinna Opera Festival看歌劇版的《Macbeth》,把精粹都用音樂用歌聲表達,加上華麗的舞台,是很entertaining的一次演繹。這次看的廣東話以最簡約的形式出發,東方的,現代的。我終於明白為甚麼還要演莎士比亞了。
《馬克白》是明年香港藝術節節目之一,在香港大會堂上演,換了場景,相信會有另一種效果。
hamlet-cumber-mania:

寫下寫下,不得不承認我已變成粉絲,看了兩場都是preview,察覺當中已有些少改動。Hamlet真的不是個容易演的角色,在整理中文字幕時讀到他的對白,喪父的悲,復仇的恨,假裝的瘋。這個版本的Hamlet,開場是他一人在狹小的房間中緬懷父親,隨後巨幕打開,大吊燈長長的餐桌,是叔叔與母親的婚禮,從狹小到廣闊,Hamlet迫於面對現實,在這個華麗的場面中更見孤獨。看到他慢慢進入角色, 一層一層的......下星期二才是offical opening,期待看真正的劇評。噢,還有Ophelia,特別喜歡她變瘋,然後慢慢走向死亡的幾場戲。
仍然要一提,昨晚身痕到門口等星,發覺Benedict已習慣了每晚完場後跟粉絲簽名,他一出門便自動波埋位一直簽,沒說甚麼,等待的人也很斯文,只是簽名,間或有人影合照,他也滿足大家的需要,由右至左慢慢走,我拍了照看了幾眼便離開,其實用30分鐘等一個superstar也很扺吧!
回到酒店,電梯裡有洋人問我今晚過得好嗎,我說很好,差點想說:I met Benedict Cumberbatch! he's so charming!




"當福爾摩斯變成哈姆雷特" -
明報 (2015-08-23)P11 | 風花雪月 | By 林喜兒

To buy or not to buy? 很明顯這不是問題。因為這一次有票你一定要!八月份倫敦劇場最熱門的話題肯定是看Benedict Cumberbatch 念"to be or not to be"。Hamlet 是莎士比亞作品中最常被搬演和改編的劇作,這次由灸手可熱的Benedict Cumberbatch 扮演主角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引得全球粉絲爭相撲飛,自然也成為劇場話題。八月五日在Barbican Centre 正式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演出。開演以來,每天限量發售的十鎊門票引起熱潮,觀眾在演出時不停拍照和錄影的麻煩事、還有媒體的偷步評論惹來的誹議……Benedict,十萬雙眼睛都在看着你。多得幸運之神,一個月前在網上訂了一千零一張,第四行台側,95 英鎊的門票,金精火眼地看了接近三小時王子的演出。
Barbican Centre 的職員說: 「抱歉,晚上的門票已售罄,但下午的場次還有兩張62 鎊的門票……」我看那個像是來自西班牙的遊客有點猶豫,心想,到這個時候還需要考慮,to buy or not to buy 不是晨早跑來排隊的你要想的問題。不是說所有門票一早已售罄? 是的, 門票在一年前已開始預售,不消幾分鐘全部售出,成為倫敦劇場門票最快售罄的演出,這也是預料中事。不過大家還是有希望,主辦單位Barbican Centre 預留了每場30 張十鎊的門票於當日早上十時半發售,每人限買兩張。另外也可以嘗試碰運氣,即場等退票或訂了沒取的票。於是自開演以來,每晚凌晨時份也有人到Barbican Centre門外排隊,星期六那天朋友打算碰碰運氣,十時左右到達,前面大概已有五十多人,不消數分鐘,職員便說所有十鎊門票已售罄,不過會有少許日場和夜場的門票,只要大家耐心等候。排在朋友後面的便是那位猶豫不決的西班牙遊客。
劇院外等即場票
遇着這些頂級熱門節目,早已有排隊黨或黃牛飛出現,為了杜絕這些情況,主辦單位亦實施了實名訂票,買票和取票時也需要出示身分證明核實,甚至入場時職員也可要求出示身分證明作檢查,規矩多多。為了應付來自四方八面的熱情粉絲,Barbican Centre 更向所有訂票者發出電郵,表明劇院職員不會代收任何給Benedict 的禮物,而Benedict 亦不會在完場後簽名。不過這位新一代萬人迷我們的男神,上星期卻在完場後跟劇院門外的粉絲簽名,未知是否回報大家的合作, 不再在演出時錄影和拍照。
話說在首演後不斷有觀眾拍照和錄影,於是主辦單位希望Benedict 親自現身跟粉絲說個明白。他當然也樂意現身感謝各位的支持,懇求大家收起手上的相機和智能電話,因為那些紅色的閃燈非常影響他的現場演出,更呼籲大家好好利用社交媒體,將他的說話傳開去。我看的那場大家也很守規矩,乖乖聽話,用心用腦而不是用電話相機去看。
當福爾摩斯變成哈姆雷特,註定是話題多多,熱情的粉絲以外還有虎視眈眈的傳媒。先說說外國劇場的文化, 通常有preview 和official opening 之分, 所謂的preview 其實是讓製作人在這段演出時期可作出修改,直至official opening,而只有到正式開幕才會讓評論人觀看演出然後撰寫評論。Preview 的門票也會公開發售,有時票價更會便宜一點。不過由於Benedict 的Hamlet 實在是太惹火,有人打破江湖規矩,在第一晚preview 後已出現了很多評論,包括Times 和DailyMail,刊登在The Times 的評論是: "Hamlet for kids raised on Moulin Rouge",Daily Mail 的記者雖給了五星評價,不過卻刊登了自己在劇場拍的照片。這些評論引來不少迴響,不少劇評人大肆批評這些作者和媒體的行為,刊登在Guardian 的一篇名為"Don't judge a play until press night" 的文章正好指出preview 與press night 的意義,作者指出三星期的preview 其實也不算太長,當然Times 的所謂負評其實對演出影響不大,只是再一次證實Benedict 有幾火紅。
Times 負評無損演出
8 月25 日才正式開幕,且看劇評人有何反應,又會牽起什麼話題。誠然Benedict Cumberbatch 的演技自然成為焦點,而在今天再次搬演這齣歷久常新的莎士比亞名著也令人關注。導演Lyndsey Turner 是英國著名劇場導演,作品曾在West End、百老匯、Royal National Theatre、The Royal ShakespeareCompany 上演,2014 年奪得英國Olivier award 最佳導演一獎。這次首次執導莎士比亞作品,由最炙手可熱的男明星演最熱門的莎劇男主角。Hamlet 是莎士比亞最長的作品,長達四小時,而落在不同導演自然要有不同的取捨,那些場景那些對白要棄掉。這次的Hamlet 依然是五幕劇, 開場便是主角哈姆雷特拿着父親,那個剛死去的丹麥國王的衣服在緬懷,響起的是Frank Sinatra 的Nature Boy,雖然這個王子穿上衛衣T 恤與牛仔褲,卻不表示這是個現代版的Hamlet,還是忠於原著的作品。
Hamlet 這個角色為譽為是每個男演員的挑戰,誰要晉級誰便要演Hamlet。Hamlet(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一個復仇的故事,主角Hamlet 經歷孤獨、憤怒、瘋狂,面對愛情、親情、倫理與權力。所以每次有新的Hamlet 上演,一方面要找有份量男演員吸引觀眾,對演員來說也是一次考驗,而找大明星演Hamlet 也不是第一次,演Doctor Who 的David Tennant和Jude Law 近年也在劇場演過Hamlet。莎士比亞作品不是用現代英語撰寫,有點像我們的文言文。所以除非你的母語為英文,或者你是個莎士比亞愛好者或研究者,能夠聽懂一半已屬難得。當然你願意的話,可以先讀一遍原裝、現代英語或中文版劇本了解劇情。以Benedict Cumberbatch 今時今日的號召力,無疑是讓更多人走進劇場,認識莎士比亞。其實今年會莎士比亞逝世400 周年,不少劇團也趁此機會再演莎劇,順帶一提,倫敦莎士比亞環球劇場將於九月初來港,演的亦是《王子復仇記》。
縱使看的只是preview,一切評論都是言之過早,只能說一句Benedict 絕對是交出成績,要知道每晚念着大約1480 句的台詞,看看莎劇其他男主角,像King Lear 是750 句,而Macbeth 是710, 可想而知其難度所在。不過他憑Imitation Game 提名奧斯卡最住男主角,或者是我們認識的新福爾摩斯之前,Benedict 已經參與劇場演出,演過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和《仲夏夜之夢》。2011 年更憑Danny Boyle 執導,在National Theatre 上演的Frankenstein 奪得Olivier Awards 及Evening Standard Theatre Award 的最佳男演員。另外,今年他亦參演了BBC 最新的莎士比亞系列,繹演Richard III 一角。
還有年尾的聖誕特別被《新福爾摩斯》,另外在Hamlet 演出期間,Barbican Centre的影院亦會特別放映Benedict 的電影。至於劇場的Hamlet, 除了到倫敦碰運氣外,National Theatre Live 將會在10 月15 日,在英國戲院直播這齣劇場作品,相信在不久將來香港也有機會看到。

Thursday, January 29, 2015

好不容易寫千嬅

楊千嬅很好寫也很不好寫,她紅,但差不多是公認唱功麻麻,現場演出更是驚心動魄,於是喜歡她的人想盡辦法向別人甚至向自己解釋,也就出現了親切平凡論與陪我成長論。

在這個沒巨星的年代,平凡親切早已是主流;關於成長,幾乎是可以套用在任何歌手身上,你說楊千嬅陪你成長,後生一點會說我聽twins長大,再後生會說G.E.M.呀,每個年代都有專屬偶像,所以重點是為何你揀楊千嬅陪你,而不是同代的陳慧琳、容祖兒或者梁詠琪諸如此類乜乜乜。

跟她是同代人,所以不存在伴著成長這回事,我有我年代的專屬偶像,反之同代就是一同經歷人生階段。一切都是華星年代播下的種子:玩手作仔的《私日記》、遊世界的《到此一遊》、 抬起頭來的爽朗女孩《夏天的故事》,還有整張碟也暖笠笠,像圍在火爐前的《冬天的故事》,非常完整概念的專輯,從音樂到唱片設計到形像,一出道,便得到最好的團隊,還未@人山人海的蔡德才、梁基爵、李端嫻、于逸堯等等,設計形像很多是進念人,以至跟那時期的出品就是不一樣,他們都在尋找、塑造楊千嬅,嘗試替她度身訂造一件最合襯的裝束,不知道他們的合作過程是怎樣,但看到《私日記》封面是穿上小王子Tee,大概他們是努力地把真實的楊千嬅表現出來,而那時還未出現《少女的祈禱》。

我想她知道自己得到最好的,也真的被音樂感動,於是她很用心唱,但凡是真心,便會感動人。林夕說過因為覺得她唱《再見二丁目》太好,於是決定以後給她最好的,更說她是自己的一塊肉,你看《少女的祈禱》、《姊妹》、《笑中有淚》等等等,這些歌不只是兩人的友情交流報告,不知多少是真實故事,也令楊千嬅成了平凡女生的代言,敢說你沒有「我與你太好姊妹,為你竟哭了又笑」?大抵就是大家說因為她親切平凡,世界上美麗與醜陋、聰明與笨拙的人都是少數,中間大多數人都是平平無奇的你和我,於是很容易代入,而她亦樂於把那個率性大笑姑婆的面目示人,於是在太機械的容祖兒、離地的陳慧琳,還有像會搶你男朋友的梁詠琪之間(至少媒界present出來的形像),自自然然找有血有肉的楊千嬅陪你成長,一起體驗生活。流行音樂正是如此,有時不需要最好的技術,只需一份真摯真誠能夠打動人,雖然唱歌有感情很難明言,但至少今天很多人明白唱歌好不一定就是聲嘶力竭誓要唱爆玻璃杯為止。

可是可是,她的表場演出每每教人擔心, 如果我年輕十數年,聽歌齡比較短的話,也許不會亦不懂得介意,現實是:「麻煩你唱好啲,唔好浪費左咁多好作品。」怎樣才會喜歡一個歌手,我認為是作品加人(包括人品)加感情再配合timing,陪著成長就是感情分。而當我假定了有一個成長進步論,人大了,你未必會再喜歡那個陪你成長的人,因為你發現作品與人品分數可能有改變,剩下的便是感情分,所以每個人的分數也不一樣,我知道很多人是認歌唔認人,自行對號入座便行,於是他們喜歡在演唱會懷舊一番,時常聽到的一句是:「佢所有歌我都識唱」,我也是懷舊的人,不過通常懷一次便夠,因為我相信成長論,找回憶去itunes 弄個playlist 便成,愛人、E714342.出埃及記、冰點、小飛俠、我是羊….

up and coming時期的作品永遠是最好的,而在高峰的作品通常是穩陣保守,華星新藝寶後已沒多留意楊千嬅,因為有感情分,留意到兩首新歌《好不容易遇見愛》和《最好的債》,所謂“楊千嬅”式作品的回歸,最好的楊千嬅,原來就是不需要突破,好好做自己,繼續替我們代言便很好,當然唱功起碼要像這次演唱會才收貨。


Saturday, January 24, 2015

2015年看《屋簷下》

在2015看《屋簷下》

港台的《獅子山下》固然是家傳戶曉,但《屋簷下》算不算是滄海遺珠?
很多人以為寫實是沒難度,特別是習慣了追看奇情煽情偏離現實的電視劇,生活化的東西是沒有「睇頭」的。然而經歷時間,回看舊有的東西,你才會發現寫實的意義。

近日港台31重播70年代末的《屋簷下》,部份跟社會福利署合作,半小時一集,港台劇集一向著重寫實,《屋簷下》題材不是社會問題就是現實生活片段,家庭問題、青少年教育、老人與小孩。台前幕後都是猛人,每集由不同導演編劇,參與的有張婉婷、陳韻文,演員找到李司棋、葉德嫻、李香琴、梁醒波、黎萱、非常嫩口的鄭裕玲、呂良偉、張國榮、賈思樂等等。

第一集由李司琪主演的《阿琼的故事》是個真實個案,第一場是阿琼走到一個屋村單位找由吳孟達飾演的阿唐,男孩開門說亞爸不在家,阿琼離開,聽到亞婆說:「唔好喺陌生女人面前亂叫亞爸, 你係咪想成世跟住亞婆!」第二場阿琼回家,鏡頭看見幾張碌架床,父母對話:「咁夜返/拍拖掛/係就還得神落/嫁得出至算啦/嫁左邊個搵錢返黎。」簡單的兩場已交代了故事背景,阿琼因為懷孕,於是跟已有三個仔女的阿唐結婚,婚後住在廉租屋(維基資料:廉租屋是港英政府於1962-1973推行的建屋計劃,為一些入息低而不合徙置資格人士而設) ,阿琼幫人洗衫賺錢,三個細路也要做塑膠公仔幫補家計,而那個阿唐繼續「沙沙滾」,更在阿琼入院生仔期間搭上阿琼個妹(鄭裕玲飾),劇中吳孟達的一句:「走頭無路就會嫁」似乎道出了那個年代女性的遭遇,因為屋企人多,為求早日脫離家庭,求其找個男人便嫁。就是有這些前因,才會出現很多「自己都養唔掂又生幾件出黎」,《自生自滅》就是關於三個沒人理的細路,亞媽唔知去左邊,亞爸好日唔返屋企,三個小學生,校服污穢,一套體育服輪流著,生頭卂,放學後去街市買餸,回家煮飯,屋企笠笠亂,坐在門口偷看對門屋的電視,深夜亞爸回家,小的睡了,跟大哥談兩句,放低錢然後又離開……細佬肚痛,只懂叫他吃保濟丸,就是「有爺生無乸教」。或者像《父之過》,做龍虎武師的老豆打仔打到飛起,「成日掛住玩唔讀書,再升唔到班 ,捉你去賣蝦蛟燒賣」、「衰仔有本事唔好返黎,返你打跛你隻腳」。又或者是《耄》中的伍婆,個仔行船一去不回,留下老婆兩個仔女,老婆改嫁更把伍婆趕走,留下伍婆無依無靠……


除了因為用菲林拍攝效果充滿質感,人物,場景,對白的設計更是生活化兼非常真實。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社會還是比較貧窮,劇中主角大多是低下層人物,住徙置區、廉租屋、木屋、搭巴士、小巴、舊火車,學校、街市、街頭實景,生活化的細節如兄弟姊妹爭電話、在狹小的廉租屋內,這邊亞媽打牌那邊亞爸睇電視細佬在做功課,而且一家往往有三四個差不年紀的細路,幾代人迫在一間屋。對白是「衰仔,煎你層皮出黎」、「個死八婆囉」、「因住人地治死你」、「咪喺到嗡三嗡四」,自然地,又會有「死仆街」、「冚家拎」等粗口,想想一個做龍虎武師的老豆唔講粗口至奇,還有不少食煙的鏡頭,所以每個角色都是有血有肉。如果換成是香港八幾式的處境喜劇,衣著打扮場景可能相差無幾,劇情與對白就是不一樣,《屋簷下》的真實讓我等七十後在今天回看,像坐了時光機回到童年,想起返幼稚園惹了蛩乸,碰見那個忘了名字的同學,住在隔離屋的陳師奶….

你想知道三十年前的香港是怎樣,隨便看一兩集便很清楚。 《屋簷下》有不少故事都很悲,貧窮雖然是一個普遍現像,但悲劇性不在於此,可悲的是因為教育水平低,加上社會政策的缺失,人倫關係很差。當然《屋簷下》也有比較輕鬆愉快、中產生活的故事,細路三五成群到處玩,中學生拍拖談情,老人家退休生活。今天很多人會說從前屋村的日子怎樣開心,街坊怎樣守望相助,從前的人比較有人情味…….回憶總是美好的,但現實不可能只是甜沒有苦,重要的是我們知道大家是怎樣走過來,社會環境怎樣轉變。《屋簷下》寫的是1978至1982的香港,那個經濟即將起飛的香港,回望過去,看到一個落後不文明,有點污煙瘴氣的香港,然後我們富裕了,教育水平提高了。當然,膚淺的人會說:「係囉,舊時咪仲衰過依家!」我們的確(曾經)進步了,可是今天的社會,卻比三十年前更倒退,如果今天要再拍《屋簷下》或者《獅子山下》,還能夠反映多少真實?怎樣去紀錄這個年代?當現實是如此荒誕,究竟日常生活應該是怎樣?

港台網站免費重溫



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moviesofourtimes&p=6624&m=archive&page=1&item=100

#RTHK


Friday, January 9, 2015

又遲左,2014小回顧

2014年很豐盛,盛到2015年1月的今天還未償還去年的舊債,不過我跟亞視員工相反,早已袋袋平安,謝謝我的“洋”老闆。
2014年的我很努力,也很幸運,工作接踵而來,自由工作者的格言是手停口停,於是大小通吃,有殺錯無放過。因緣際會,我由文字、翻譯開始,到PR、節目策劃統籌一腳踢,當然都是文化藝術範疇,原來我可以這麼濫,每次忙到發瘟,便後悔貪圖少少金錢,賣掉了自己的時間,一些讓我靜下來,看看書,寫寫文,呆著的空間和時間。

2014年很離地,離開香港的離!上下半年也有一個月的時間不在港,3月中新加坡工作一個月,非常充實,忙裡偷閒吃盡新加坡,然後在facebook的世界看到太陽花學運的爆發;九月中,我在離地萬呎高空,被upgrade 至Virgin Upper Class,嚐到了富人不知民間疾苦的滋味。Upgrade當然是幸運,其實也有門檻。往後五個星期,我一邊做褓母,一邊寫字撰稿,長期機不離手,比很多香港人更留意更清楚雨傘運動的發展,經歷跌蕩的心情,然後回到香港,一切尚未完結,我卻仍然趕著千千萬萬的死線。

「若是人生,錯過這一晚」, 錯過了是命運的安排,有時會想,是否註定了我是要離開?我們常說用自己最擅長最熟悉的方法,在能力範圍做到最好。但甚麼叫身體力行呢?我網絡世界全力參與,身體卻在千里外。瑜珈朋友叫我今年多一點練瑜珈,更會明白身體的意義。身與心應該是相連的。

2015年要專注,身體力行。